题目中的孩子主要是指「青少年」,受制于实际带养经验不足,我对青少年群体尚不够了解。
故只能从家长角度回答「孩子」,即,儿童的陪伴与养育。
假如是儿童游戏成瘾,主要原因之一是家长给他/她玩。
孩子一玩手机就安静了,家长就能做自己需要做的事了,或者是清静一会,休息一下,(甚或是自个儿好刷手机、玩游戏了)。
现在当家长和当孩子都不容易——也许与勉强糊口挣口粮的以往一样。
成人被自己的问题占据了,真正分给儿童的时间(或者说心力)很少。
而现在的儿童,大的带养环境变了,不再能像普遍散养、没有电子产品的熟人社会那样,随时出门,出门就能遇到小伙伴。
现在的公寓儿童,是千呼万唤不出门。出门溜达一圈,除了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还有扎堆玩的,外面遇不到几个同龄人——为了避免争论,我们不如加上「黄金时间在兴趣班之外,遇不到几个同龄人」。
什么是黄金时间呢?对一个儿童来说,就是睡足起床吃饱后无所事事的时间。这时候家长在干什么?忙工作、忙家务、忙娱乐、忙自我、忙烦恼…… 孩子能干什么,和(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的)祖辈、或(可能心不在焉或束手束脚的)保姆、或(可能主要为完成教学任务的)教师呆着。 假如是兴趣班,还有小伙伴,尤其是运动类的,算是有人带着游戏吧。
现在一线的兴趣班收费很贵,潜在逻辑是以盈利为目的的。以运动类兴趣班为例,乍一看也太好赚了,以至于许多体育类专业的大学生都投身到(找个名头)带娃中了,课时费贵也就算了,关键是还收一堆孩子,玩啥样是啥样没个行业标准。那么我们要问,孩子在兴趣班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吗?一定要以这么昂贵的学费、整个家庭的时间与精力成本为代价吗?
我观察过儿童的自发游戏——这个假期我小试了一下,就是拿了个足球,每个傍晚饭后守在一个能踢球的地方,见到儿童我就招呼对方加入。几天后孩子们知道这里总是有人玩,开始渐渐热闹起来了(也有假期的缘故),当三五个孩子聚集后,就没我什么事了。他们会自发组织游戏。
那运动量,使我后悔自己从两岁就开始持续投入的体能课时包了。孩子们能奔跑几个小时不停歇,一个游戏玩腻了,一商量换个游戏。就拿足球为例,立两瓶矿泉水当球门踢;玩累了就玩抓人,奔跑成旋风,急停,转弯,智取……;玩累了,就玩躲避球;再玩累了,就比射程…… 这中间儿童会自发运用组织、协调以及公平原则等社交能力,我目睹七八岁的孩子们劝架,并七嘴八舌劝说犯错的孩子如何道歉:
你说对不起的时候要真诚,是你的心里真的真的觉得对不起,不是说声对不起就算了。当你真的说对不起时,他就会原谅你了。
我们学前上的体能课就是温柔的老师带着温柔的做游戏,搞一堆游戏器材溜娃,排排队做游戏。运动量和自发的游戏没发比。当然,长期以往再加上个体的条件,肯定比不练强。但是花钱啊,要有人接送啊,而且和没有成人在场的儿童游戏完全不一样啊:只有成人不在场时,儿童才在真正的自主游戏中。我前面举的自发换游戏以及劝说道歉的例子,就是老师在场难以达到的,但这些能力的发展,对他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。
当一些孩子,被各种兴趣班占据了时间,一个孩子随机出门遇到同伴的机会就变少了。即使兴趣班没有占满,但也切分了时间,周一晚上小A有钢琴,周四晚上小B有画画,到了周末,小伙伴们想约个会面,那真是比大人还要难。
于是,家长就琢磨着,这么着也不是事儿啊,也量力而行给自家孩子报几个班。现在就差不多是这样的风气,孩子们的主要业余时间,不是在与小伙伴游戏,基本是落单的。
随着孩子从需要紧密看护的婴幼儿期长大,成人其实慢慢习惯了一个新生命带来的冲击与喜悦,开始渐渐回归自己的生活节奏,具体表现为,不再愿意长时间、投入地陪孩子做幼稚的毫无意义的游戏;又随着学龄的到来,家长的注意力也开始慢慢关注起学校功课的要求。
于是,一个儿童的日常,开始变得无聊。
他没有小伙伴,也没有时刻敞开怀抱的大人,也没有其乐无穷的大自然。
他需要填满自己的时间。
玩具,或是电子游戏,或是某项其他的寄托,用于填补这个空白。
当一个儿童非常好玩的时候,他并不是那么需要零食或游戏的。
但在知乎上,会有人说「你不给他吃零食,他以后更变本加厉;你不给他玩游戏,他会不合群、交不到朋友」。听起来貌似好有道理,但每个家庭对这个量的理解是不同的,每个个体对这个量的承受力也是不同的,
最后,还是要看家长自己:家长自律在先,孩子行在后。
带孩子这件事,不能全听别人咧咧,尤其是听的时候,只听顺自己耳、随自己心的(长时间玩电子游戏没事,多吃零食不影响个啥……别人家的孩子行,你家的孩子视力、大脑发育、体态体格可能都造不住啊。)
当父母偷不得懒,不能存侥幸心理。
我们的做法是培养运动和阅读兴趣,这是经年的功夫,从婴幼儿期一直持续到现在,无聊的时候也是有事打发时间的。
你问父母累或忙的时候怎么办?我们家是给他听经典故事(也是有时间限制的,耳朵也要休息),这会儿还有几行字没打完,孩子在听《驴子的回忆》,这个假期他大约听完了十几本书,每天听一点点,没有抱有让他学习的目的,也不要求听后感/读后感啥的,好的作品的一切就在作品中了,里面渐渐互通出一个精神的世界。
不多说了,我去看看台风天被关在家里的孩子在做什么。
短视频这种无休无止的来回切换对孩子来说真的不行